原标题:落细落实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基本养老服务“服务谁”“服务什么”“如何服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首次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引发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是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但基本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其基本概念和服务对象、内容、标准需进一步明确。
以清单化标准化方式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既能让地方政府心中有数,明确现阶段保障养老服务“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把有限财力用到老年人最关心领域、最需要环节,又让广大老年人心中有底,知晓能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保障,也给社会提供了监督管理基本养老服务的参照。以国家“清单”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需要和基本尊严,给全体社会成员以稳定预期,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基本养老服务如何落在实处?关键要因地制宜、细化完善。国家“清单”是每个地方必须做到的“规定动作”,兼顾标准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很多省份出台本地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一些地方积极创新,在国家“清单”之外增加不少“自选动作”。比如北京市“清单”有32个项目,浙江舟山市“清单”有52个项目。我省增加老年人休闲优待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就餐补贴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越多,老年人选择越多,幸福指数自然越高。各地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老年人需要,研究提出具体实施项目和标准,在确保国家“清单”落实基础上,为老年人送去最适合的服务。
从有到优,基本养老服务如何走好升级路?除了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还需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补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短板。近年来,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逐步拉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推动基本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突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农村老年群体服务保障,健全县乡村衔接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增强县级养老机构失能照护服务能力。农村老人受文化水平等限制,对“清单”内容并不了解,难以及时获取基本养老服务。亟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措施,增强便捷性、可及性,让基本养老服务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国家“清单”保基本、兜底线,但基本养老服务之外,非基本养老服务也不能被忽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多样化、分层次、不断变化的,有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护、家庭适老化改造,有的想上老年大学、外出旅游,还有的想再就业。这些都是养老服务市场可以发力的方向,折射“银发经济”广阔前景。随着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养老服务产业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以智慧养老领域为例,机器人看护解放人力,“电动防抖餐具”成为帕金森患者的福音,智慧养老产业更加人性化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发挥好市场作用,积极引导高品质多样化非基本养老服务发展,使之成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多层次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国家“清单”承诺必达,各地服务不断“上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更加顺畅,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韩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