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期间,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支持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民促会)联合各地社会组织共同举办“气候行动周”暨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
时值3月21日世界森林日、22日世界水日和23日世界气象日,中国民促会发布了系列宣传片和海报,携手各界开展运用中国智慧进行日常衣食住行减碳实践的气候减缓宣传教育、以及火灾、水灾等防灾减灾知识的气候适应宣传教育活动。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宣传室主任杨俊表示,社会组织是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良好的社会带动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共同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在云南,丽江市能环科普青少年绿色家园联合共青团丽江市委、市教体局、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玉龙县林草和天保等部门,共同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3月21日活动走进当地一所小学,为百余名师生做“世界森林日”主题宣传,22日活动走进一所初级中学为六百多名师生和家长做气候变化宣讲。在活动中志愿者与学生的热烈互动,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和参与意识。丽江绿色家园秘书长陈永松表示,“3日”连轴,一方面表明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了关键时刻,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全世界人民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卓绝努力。在云南三江并流核心区域的青少年们以极大地热忱参与了“3日”的宣传和互动,表明了青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在浙江,绿色浙江环保组织邀请河南知名画家、淮河卫士环保组织代表霍敏杰来到临平区运河街道文化站,以绘画培训的形式,给社区儿童进行气候变化主题的环保课程,同时让孩子们进行围绕山水保护等题材进行了绘画创作。
在山西,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举办了“尊重历史 敬畏自然一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主题青年沙龙活动,邀请来自气候变化、古建保护、文化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多个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和社会企业的青年代表,共同讨论分析当前气候变化主题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未来的山西低碳转型故事。此外,研究院还在太原市商业中心组织了“低碳生活”“气候适应”等宣传活动,就广大市民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生活方式、防灾减灾意识进行了基本了解,并向公众积极普及气候变化相关知识。
在青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青海三江源杂多县社区开展了气候变化应对与防灾减灾培训,讲解讨论过冬储备与春季草场恢复等相关内容。社区村民表示:“极端天气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过去的这个冬天雪不多,比较旱。最近雨雪还可以,希望草场生长的季节雨水好、草好牛羊就好。”
“通过衣食住行等低碳科普宣传,以及极端天气防灾减灾宣传,在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中国民促会环境项目部主任王欣超说。
活动帮助公众提升对气候减缓与适应的意识和理解,获得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和气候适应战略的动力与能力起到了积极意义,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营造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据悉,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参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共同行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22年9月22日联合发起“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并于2023年1月18日-2月18日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协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征集“气候行动周”主题宣传活动方案。活动一经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多家机构积极响应。中国民促会的方案最终入围,并获得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也得到各地社会组织的响应。
(责任编辑:徐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