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刚:答时代之问|从“云中公益”谈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3-12-22    来源:公益中国网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话道出了歌曲与舞蹈艺术的源头,古代歌舞从诞生到发展成熟,慰藉了丰富了遥远的祖先,那些幸存至今的,就成了非遗。但歌舞艺术并不是非遗的全部,祖先的衣食住行,现在看来多数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非遗是在劳作与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带着祖先体温的优秀文化,涵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各个民族存在的根源,是我们割不断的流淌千百年的血脉。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经济价值,它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还是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

      但是,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数次工业革命加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和变革,不少非遗,在时代的大潮里被淘洗殆尽。那些硕果仅存的,也已风烛残年,即将完全湮灭。

      与此同时,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使得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而这些恰恰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解决方案,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的赓续留下了精彩的伏笔。

      我国的非遗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多样性,也成为国家团结的象征,民族发展的纽带,在当下时间节点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如何保护与传承祖国的非遗,已成时代之问!



沃尔铁克:哈萨克族曾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

      非遗困境如何破局?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全国哀伤的日子, “5·12汶川地震”发生,灾情严重,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全国人民和企业空前团结,纷纷为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5.12汶川地震”及灾后救援与重建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不仅慈善捐赠总额实现巨大飞跃,全民慈善热潮更是急剧高涨。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携手艺术家助力灾后重建的慈善之举也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燕获悉地震灾情后心急如焚,“面对灾情,我们在思考能做些什么?”经过慎重考量,她决定用抢救当地民族文化的方式来帮助地震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重拾信心。与艺术界颇有渊源的她第一时间亲自联系召集中国写实派画家发起“热血五月·2008”大型抗震救灾创作暨义卖活动。

      参加那次艺术公益活动的26位艺术家所有费用全部由华熙生物提供,以便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创作。8天后,一组高2米、长20米,名为《热血五月·2008》的大型油画作品诞生了。作品完成后立即进行拍卖,拍卖所得3550万元通过文化部全部捐赠给灾区用于灾后重建。

      如今,四川绵竹年画博物馆和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是用这笔善款建设。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北川羌族更是以羌绣、“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羌笛等非遗闻名于世。这些公益元素、非遗元素,都为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中公益”大型公益活动埋下了种子。

      时间又来到2009年夏天,赵燕和女儿在呼伦贝尔旅行时,偶然遇到居住在内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处的鄂温克族。欢快的鄂温克族歌舞给赵燕带来了最朴实的感动,细心的她很快发现,当地的鄂温克族人中,几乎没有年轻人,如此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广袤的疆域,使中华民族创造出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多元的文化生态,更是见证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活化石“。

      诚如赵燕所见,在很多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不畅,导致不少民族文化瑰宝难以向更多人传递和传承。随着现代化、商业化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日常生活渐行渐远,非遗因实用性较低而日渐被忽略。另一方面,不少年轻人走出大山后,认为自己家乡的文化与现代化都市连接较少,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甚至视为落后文化,他们普遍更喜欢高科技,不爱手工艺,一些传统手艺后继无人。

      但赵燕认为,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都是人类在发展进步过程中的积累,能传承下来的文化都是精华,都值得保护。

      是的,那些历经千百载仍能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能沉淀下来,幸存下来的,恰恰都是能历经岁月洗礼的民族文化精华,同时又证明了非遗自身也有坚韧的生命力。

      “我们能用怎样的一种形式,将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其他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快要消失的珍贵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这个问题开始萦绕在赵燕心头。

      出于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011年,赵燕发起“云中公益”项目,致力于挖掘、传承、推广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当年, “云中公益”就在充满草原风光风情的“云中牧歌”中拉开了帷幕。

      自此,赵燕亲力亲为,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能力,动员多方力量,展开广泛合作,以“云中公益”为平台,开启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创新之旅、破局之旅。非遗保护需要坚守,这一干,就是十二年。



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反排木鼓舞”,2021年受邀登上 “云中黔歌”舞台

      “云中之歌”唱响12载

      赵燕邀请知名画家、音乐家、演奏家与民间艺术家,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带领“云中公益”团队积极联络影视媒体、各大艺术机构、音乐学院等传播平台, 力争最大化传播非遗,影响更多人参与进来。自2011年开始,云中牧歌、云中山歌、云中藏歌、云中蜀歌、云中滇歌、云中儿歌、云中渔歌、云中乡歌、云中家歌、云中情歌、云中华歌、云中黔歌相继唱响。

      回顾过往,云中公益的脚步北到内蒙塞外草原,跨过黄河长江,南至滇黔桂琼地区,累计行程超16万公里,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心沟通……记录下中国上千个少数民族村落中的珍贵文化,并以艺术展、互动体验、歌舞、美食等表现形式带到大众身边,架设起一座座“远方”与“心灵”深情相遇的桥梁,并且由此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云中公益”初启之年的“云中牧歌”舞台上,一位青涩的21岁内蒙草原呼麦表演者额日和木巴图踏上了这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黑”。时光荏苒,12年后,他再次站在了云中舞台之上, “当时第一次登台演出对我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我有了舞台,有了观众,能够把我的呼麦唱给更多的人听。后来我去俄罗斯参加18个国家参赛的国际青年歌手大奖赛,我代表咱们中国获得第三名。”小黑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成长的见证,更是对云中公益持续付出的感谢。



小黑表演呼麦《森林中的一天》

      十二年来,小黑与“云中公益”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的女儿,年仅6岁便作为小鹿艺术团的成员登上了云中舞台,沿着父亲的脚步,她自信地跳出了属于自己的传承步伐,这种生机勃勃的传承令人眼角湿润。

      “云中公益”与小鹿艺术团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在美丽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小鹿艺术团以其独特的鄂温克族歌谣唤醒生命的律动。小鹿艺术团的创始人、团长乌娜是鄂温克族人,她深爱本民族的歌舞音乐文化,同时也意识到传承危机。刚成立时的小鹿艺术团虽然不收学费,但来学习的孩子仍不到20个,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没有排练厅,孩子们只能在乌娜的家里、朋友的车库里甚至室外排练。

      赵燕了解情况后,当即伸出援手,为小鹿在海拉尔租下了2层楼的培训教室,并按照孩子们的需求装修一新,练功房、热水澡、服装道具一应俱全,让孩子们能在温暖、舒适的“华熙小鹿舞蹈培训教室”学习、排练。

      2022年,赵燕率云中公益团队在海拉尔又为小鹿艺术团捐赠了一座600平方米的新排练厅,除了舞蹈排练室、洗澡间、服装道具,还增加了声乐室、厨房、宿舍等,让更多孩子能安心来到小鹿艺术团学习。华熙生物旗下的润百颜品牌还为孩子们带来了钢琴、口弦琴、羊皮手鼓等乐器和日常物资。小鹿艺术团的“家”从此更大更温暖了。



2022年“云中公益”为小鹿艺术团捐赠的新排列厅落成

      如今,小鹿艺术团已经从最初20名孩子,逐渐成长为拥有近200名师生的大家庭,鄂温克族歌谣传承者变得枝繁叶茂。小鹿艺术团带着鄂温克民族的原生态节目已经走遍北京、上海、安徽、西藏、深圳等地,并在2022年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小鹿艺术团还走出了国门,前往日本、蒙古国等国家演出,向世界展现鄂温克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云中公益”助力鄂温克族歌谣传承的故事也开始在草原上流传。

      2019年,在筹备“云中家歌”时,云中团队偶然发现了亻革家人的动人故事,深感这是一份绝美的文化瑰宝,不能遗落。彼时还在上大学的90后亻革家女孩吴登梅受邀踏上了云中舞台,这是亻革家歌声首次从深山走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贵州大山中深藏着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那次登台为吴登梅注入了坚定的信念,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故乡,开始致力于弘扬亻革家文化,以歌声为载体,将他们悠远的传说、独特的习俗以及坚强的民族性格传承下去。



亻革家女孩吴登梅“头戴射日红缨帽,身穿神威铠甲衣”,带来亻革家歌曲《木叶情歌》

      在四川大凉山,还流传着“云中公益”帮助妞妞合唱团的故事。吉布小龙是从村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彝族大学生,热爱音乐和家乡的他2009年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慢慢地组建了妞妞合唱团。2021年,云中团队发现并邀请妞妞合唱团前往北京,登上了“云中华歌”的舞台,这是第一次有人邀请妞妞合唱团出去唱歌,妞妞们天籁般的歌声赢得了掌声和赞誉。云中团队还给妞妞合唱团所在的大槽乡中心小学每个孩子制作了两套校服,购置了书包文具,为学校捐建了一间音乐教室和一间电教室。自此,孩子们可以穿上新衣服,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唱歌……



云中舞台上的妞妞合唱团

      十三年来,“云中公益”公益项目已累计帮助来自38个民族的近400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云中公益”走向国内外舞台,许多人的生活因“云中公益”而改变,而相关非遗也迎来新的发展生机。
 
      2023年12月12日,在“看见新疆:遥远的重聚”直播论坛上,作为云中公益的发起人,赵燕用“怀念”、“探索”、“未知”、“共振”四个关键词总结了这十二年的历程。在“致过去”的一封信中,赵燕写到:“在十二年的旅程中,我们不断感受到祖国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以及各族人民的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前行的力量和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 



“看见新疆:遥远的重聚”论坛现场,赵燕(右二),李国威(右一)与施展(左二)、李伟(左三)一同分享着与新疆的故事

       诗与远方可以“看见”

      “云中公益”新的12年已拉开序幕,“看见”系列以新的主题、新的面貌向世人呈现,将借助这个伟大时代的日月之光,以明亮的眼和澄澈的心,与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双向奔赴。

      赵燕谈到,今年云中公益选择“看见新疆”的原因既是出于对这片广袤的、遥远的文化交融之地的向往,同样也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背景下,以参与者、呼吁者和亲历者的身份,揭开这片遥远土地上的文化面纱。

      2023年,云中团队深入北疆,找到了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的第五代传人——道尔吉·尼玛。他的爷爷江格尔齐加·朱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是当时唯一能说唱、识字,还能自己写诗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的民间艺术家。道尔吉·尼玛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或留在乌鲁木齐电台当播音员等不同发展机会,但在爷爷的影响下,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传承和发展《江格尔》。



道尔吉·尼玛在云中舞台上带来了《江格尔》选段《克吉拉根英雄赞》的表演

      12月15日的 “云中公益 看见新疆”主题音乐晚会现场上,道尔吉分享了他的家族传承故事。他表示,爷爷曾经告诉他:“不学《江格尔》你会后悔。”这句话让他坚定了继续传承《江格尔》的信念。捍卫家族荣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看到新疆蒙古族的文化,他认为这已成为他的责任,也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江格尔表演形式,道尔吉还对其进行创新性改编,让《江格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年来,他在家乡开设了江格尔说唱班,已经培养了超过一百名“小江格尔齐”,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传承《江格尔》。

      在新疆采风过程期间,云中公益还发现了另一对坚持传承民族文化的爷孙——来自哈萨克族的乌拉孜拜与其孙子阿宝。爷孙俩分别从9岁和10岁起,就接触到了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黑走马》,并且将这份沉甸甸的传承使命扛在了自己肩上。

      主题音乐晚会当晚的舞台上,今年已经75岁的乌拉孜拜,仍然能用相当标准的动作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的动势,仍然能让人看出那股独属于草原的勇猛与自由。



75岁的乌拉孜拜与孙子阿宝表演《黑走马》

       “沃尔铁克”是一项独特的哈萨克族非遗文化,也叫“木偶山羊舞”,表演时用一条线绳与冬不拉弹奏人拨弦的手指连在一起,木偶伴随冬不拉曲调节拍起舞,模仿公岩羊在吃草、喝水、磨角等各种动作。这曾是哈萨克族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种类,却濒临失传。

      云中团队找到了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阿合力·沙提坎。他说,上世纪50年代时,沃尔铁克在牧区非常流行。但到了2008年,想要制作一只沃尔铁克,身边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出来。乐队朋友知道他出生于传统手工世家、喜欢做手工艺,便请他帮忙制作。他在没有任何师傅教授的情况下,仅靠童年的碎片记忆和野山羊的影像资料,不停地研究,经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历时四个月终于做出了第一只木山羊。“当木山羊成功动起来的那一刻,我们全家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阿合力说到。

      阿合力怀着对沃尔铁克的热爱,坚持传承还不断创新,他表示:“一只沃尔铁克还好,同时控制5只甚至更多的山羊就不容易了。但是我希望用这种新颖的表演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且喜欢上沃尔铁克。我越研究就越觉得自己身上责任重大,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项非遗发展下去。”



阿合力与图玛尔乐队表演沃尔铁克《领头羊》 

      “我们将看见更多的民族文化与传承人,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也让这些民族文化与传承人被更多的朋友们看见。让公益走向公众,让多彩的民族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每个鲜活的生命被看见。”赵燕在“致未来”的信中如是说。

      非遗可持续发展长路漫漫

      《诗经·小雅·鹤鸣》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可,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文化的活态传承受到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非遗保护传承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事业,也更加具有了国际性。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重要课题。

      在把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意大利,旅游业是意大利外汇的最主要来源。意大利将非遗保护和推广完美地结合起来,经济效益和文化推广地位平等,那不勒斯比萨工艺每年为意大利带来的直接收益就超过10亿欧元,因而政府和民众都对这一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力支持。

      对西西里木偶戏的拯救和弘扬,最终推动其入选非遗项目名录,极大地带动了西西里岛的旅游业发展。木偶制作、博物馆、各类木偶剧场的兴建与演出盘活了当地多个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游客一边欣赏西西里岛的美丽风光,一边购买木偶礼品,木偶制作与销售也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



西西里木偶戏

      还有撒丁岛牧歌、阿西丁复活节庆典等都做到了与当地古老文化的完美结合,与中国非遗情况相似,意大利的非遗项目很多都集中在经济并不发达地区,非遗保护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意大利注重与物质遗产和文化的关联、推广非遗的旅游亮点,为中国非遗保护带来了启示。

      而英国的非遗保护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把非遗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加强产权保护,注重实用性,从英国经验来看,把经济利益与非遗保护结合起来能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繁荣,从而使其成为著名品牌而经久不衰;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结合电影、音乐、科技、艺术创意等现代化手段,通过让公众更易接受的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点是非遗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从儿童到成年,各个阶段都要重视,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让全民参与其中,培养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在国内,除了云中公益,还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等致力于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创立于2019年, “天才妈妈”也在非遗传承上积极创新。该项目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已在9个省建设20家梦想工坊、2家非遗体验中心,为蜡染、刺绣、农民画等非遗技艺创新发展提供帮扶,将时尚设计融入古老的非遗工艺,打造从传播、营销、设计、渠道、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的支持体系,让非遗文化获得创新传承,带动手工艺女性受益。

      “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动员手工艺传承人、明星、大众共同参与的手工艺制作体验活动,并且不定期举办时装秀、影像展、文创展、线下义卖等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关注非遗手工艺。2020冬奥会期间,上千件”天才妈妈“非遗文创作品助力冬奥;连续多年将”天才妈妈“非遗文创产品带到“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暨女性手工艺创新展”,在美、法、英等国展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

      由此可见,如果非遗不与时代相结合、创造性发展,那么被淘汰、被遗忘几乎是必然趋势,创新是非遗保护最有效措施之一,优秀的非遗保护项目都经历了创新。在当前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必须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此外,非遗保护需要引入现代商业模式进行推广,通过创意产业把非物质文化激活。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非遗保护需要通过创新与时代相结合,需要综合利用旅游、影视、时尚、商业来驱动、来推广,这也是云中公益正在积极尝试的,如前文所述,十二载“云中之歌”成绩斐然,而以“看见新疆”隆重拉开帷幕的新的十二年,必将给公众带来更多惊喜,或将引领中国非遗保护模式迈上新的台阶。

      赵燕表示,云中公益不仅要让更多人关注感受民族文化之美,还将发动更多人和社会资源加入其中,成为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公益,更好地助力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云中公益发起人、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女士与晚会主持人谈云中初心

      时下流行ESG理念探讨,究其核心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与企业的可持续。非遗保护与传承是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社会可持续发展势态良好,又会作用于环境与企业,让整个发展生态链变得健康而持续,足见非遗的重要意义,也反映出像赵燕等不少企业家对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洞若观火。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各民族文化符号,保护国家的传统文化,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留薪火相传的人类文明成果。提升我国非遗保护水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课题。一边坚守,一边创新,为答时代非遗保护之问,云中公益等优秀的公益项目正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潮头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苏荔荔)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