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搭桥者屈正
“2012年5月,‘十八大’之前”,屈正回忆基金会成立的时间。那时,他不曾想到慈善事业会发展出这样的蓬勃生机,“好像行进间,不经意走上了慈善这条路”。
病区走廊,翻飞着白大褂衣角,查房医生和护士脚步匆匆。早上9点30分,煤炭总医院心脏外科一派忙碌。
屈正的办公室空间不大,一张办公桌、一面书柜、一条沙发、几盆绿植。桌面文件、书籍堆叠,杂而不乱。墙上两幅毛笔字,其中一幅上书“大爱正心”,落款“中石”,“这是老朋友欧阳中石写的,另外还有一副‘艺术医疗’,也是他送给基金会的。”屈正解释。
副院长、基金会理事长、心外科专家,屈正身兼数职,时间掰着瓣花都不够用,“除非临时有事,一般下午5点半之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汇报工作,不能耽误正常上班。”屈正语速不快,中气十足。
问及周末的消遣,他苦笑道:“个人时间也都是做慈善,偶尔会让孩子跟着参加活动,体验一下。”
治“心”病,也治“心病”
1988年,屈正在延安义诊时大概想不到,多少年后自己会成立基金会,由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变成发起者。
2010年,“共铸中国心” 西部地区心脑血管健康关爱计划大型公益行动内蒙站,从安贞医院转入煤炭总医院的屈正作为执行团长,带领70多位心脏病专家去内蒙做义诊,彼时他开始对偏远地区的医疗投入关注。“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十分匮乏,很多先心病患儿都错失了最佳救治时间。”说到此,他不无遗憾。
2011年,统战部门找到屈正,希望煤炭总医院接收30个从西藏来的先心病患儿。时值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0周年,时间点敏感,手术风险又高,任何环节有所闪失,孩子都会有性命危险,但医生的使命感没有给屈正考虑的时间,他当下就应了,“我接!”
手术很成功,但查房时,屈正发现藏区来的孩子们因为语言不通加上术后的虚弱、疼痛,愈加寡言少欢。他看着小家伙们,思忖着,不光要给孩子治“心”病,还得治“心病”,便安排人带着这些第一次来首都的孩子看升旗、转景点,还通过个人关系请来倪萍、于文华、杨志刚、颜丙燕等影视界朋友,陪孩子们过儿童节。
不仅治病,还关注患者的心理恢复,这种治疗理念遑论当年,就算放在当下也是难得,毕竟医生在每个患者身上花费的精力有限。
“以后孩子一帮一的钱我们也出!”屈正的演艺界朋友听说这事儿,都表示出捐助意愿。在朋友们高涨的公益热情推动下,屈正决定做一个专为贫困先心病患儿募捐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大家可以看到捐助对象的大致信息和所需费用,募集资金放在公证处,不由我个人接收,资金去向透明。”屈正解释。
由此,屈正爱心网—一个专业的救助网站温馨上线。2012年3月25日,演员许亚军成为通过“屈正爱心网”资助先心病患儿治疗的第一位影视人。
跨界慈善
网站甫上线,屈正根本来不及想怎么去充实页面,“救孩子要紧!”
随着捐款人数增加,募集到的资金越发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么多钱放到公证处说不过去,个人接收又不合法,怎么办?孩子在病床上多躺一天就多一分手术风险。
朋友给屈正出主意,不如找个基金会接收这些善款。但自“郭美美事件”始,慈善基金会的公信力下降迅速,负面消息甚嚣尘上,很多捐助人闻听此举纷纷表示,“不敢捐给基金会!除非是你屈正的,我们给钱才踏实!”
孩子都等着钱做手术呢,“啥都不想,申报!”屈正决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基金会。不想,审核过程异常顺利,从递交材料到颁发牌照不出半月。“民政局做了我的背景调查,10天就批下来。”拿到牌照,屈正才有功夫研究基金会是怎么回事,“它跟网站的运营又不一样,这中间复杂着呢!需要专业人士管理……”心外科专家跨界做慈善,一切都是摸索。
2012年5月30日,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的首家合作医院启动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基金会号召文化艺术界名人共同参与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资助过贫困先心病儿童的影视人张嘉译、李琦、颜丙燕、倪大红、冯远征、梁丹妮、苗圃、吴军、杨志刚、孙菲菲等,以及相关人士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基金会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一帮一、点对点、全透明”的公益救助模式,也正是由于这种模式,基金会在初期根本没有多余的置办经费—捐助款项全花在患病孩子身上。
没办法,屈正只好发动理事们捐献办公用品,大到电脑、小至纸张东拼西凑,直到煤炭总医院所在的香河园街道办事处免费为屈正基金会提供了办公场地,窘况才终于得以缓解。
即便境况如此捉襟见肘,救治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2013年12月18日,基金会成功救助第100例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一百例”新闻发布会。曾经捐助过患儿的影视艺术家代表、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
这其实并不符合屈正一贯低调的原则。“我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本能,没必要为了造势而宣传。”他解释,“这么郑重地向社会交答卷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屈正爱心基金会是为救治先心病儿童组建的慈善基金会,而这100例救助只是开始。”
随着专项活动的开展,屈正开始关注西北部欠发达地区先心病患儿以外的群体,他希望借鉴先心病救治的经验,开展系列医疗救助项目,这是基金会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搭上“云公益”这班车
基金会发展初期,科技界迎来了最受欢迎的“云技术”,这个互联网热词的含义被公益界延伸,成为一种创新公益模式。
一次,屈正跟维护屈正爱心网的工程师聊天,偶然间听对方提到了“云”,一念即起:“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医疗做保护老百姓心脏的云。”
想法的形成稍显仓促,屈正也没完全弄明白“云计算”,但对信息的高敏感度,让他又一次为基金会的发展做出明智的决定:搭上“云公益” 这班车。
屈正给项目起了个很前卫的名字—“护心云”。他清楚,通过公益手段实现贫困地区的医疗帮扶,需要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网这两片“云”的支持。
基金会聘请多家医院的著名心外科专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专家指导下的医疗网络,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用公益形式把专家聚拢起来比学术目的轻松些,这避免了技术方面大家较劲的局面。”屈正笑称。
如今,屈正基金会的“护心云”项目从概念落地,远程心电图诊断已走入偏远地区。“仪器是厂家捐赠的,测试过程简单易行,测后数据可以一键上传,如果有专业人士在场,也能直接做诊断。”屈正向《中国慈善家》介绍。
目前,“护心云”项目正在河北大城进行试点,屈正经常带领专业人员实地考察。“老百姓不用走崎岖的山路去县医院,在镇卫生院就可以接受心电图采集。大城县十几个镇的疑难心电图都可以上传发送到大城县诊断中心(大城县中医院)进行诊断,如果县医院也解决不了,就将疑难心电图再上传到基金会的会诊中心—煤炭总医院进行诊断。”屈正称,“这些数据对一些分析工作也非常有用。”
然而,“护心云”在偏远乡镇的普及还存在一些障碍,有些地方因为网络或其他原因只对百姓进行心电图采集,并不上传数据;有些地方仍喜欢老式的心电测试仪,因为测试结果往往是“好”的,不需要会诊治疗。屈正说:“虽然这样‘省时省力’,但真正的心脏病患者就可能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基金会根据上述情况制定了应对方案,并派出专家团队对乡镇卫生院及县诊断中心进行技术操作上的跟进帮扶。屈正希望在试点先摸索,实现“护心云工程”在大城县区域以中医院为中心的心电网络全覆盖,然后向西藏乃至全国推广。
不久前,屈正爱心基金会与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就“护心云工程”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国际化远程医疗和培训平台,这是一次跨洋远程医疗与慈善合作的有益尝试。
只是个搭桥的人
“大爱正心,艺术医疗”是屈正爱心基金会的传播理念,“我们医生负责修复患者躯体的创伤,艺术家们可以抚慰患者心灵的创伤。”屈正说。跟演艺界的良好关系为屈正的基金会带来了很多话题:一个心外科医生,缘何跟演艺圈、文艺界关系这么“铁”?
“我第一个认识的明星是当年以一曲《纤夫的爱》红遍大街小巷的于文华,那是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于文华也会跟屈正开玩笑说,他就是看着自己成长的。
屈正的慈善事业离不开演艺界朋友的支持和口口相传。精湛的医术和朋友式的真诚关怀,为屈正赢得了好口碑,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相互介绍找到屈正并积极投入到他的慈善事业中来。某颁奖典礼后,屈正的演艺界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屈正你真烦人,活动结束大家本要聊聊颁奖的事儿,结果一唠起来,发现都认识你,就都聊起你来了!”
2013年2月23日,屈正爱心基金会和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联合主办了“首届影视人医疗公益晚会”,近百位影视人和40位书画艺术家受邀参加。明星们以往走的都是红地毯,而这一次他们走的却是绿地毯—屈正特意为他们设计了健康公益大道,以感谢他们对医疗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
屈正称,自己这个基金会是明星们释放公益爱心的窗口,“其实他们就跟老百姓一样,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也会做慈善,释放公益心的同时又在无意间得到宣传,何乐而不为?”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演员加入,”屈正感叹,“大家的‘粉丝’群体不同,如果能够引起各个年龄层对医疗慈善的关注,更多孩子就有救了!”
屈正告诉《中国慈善家》,自己正在筹组一个500人的志愿者队伍,筹委会已经成立,春节之后便会启动志愿者联盟。“现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有二三百人,还不包括演艺界明星。每个行业都有一个牵头人,他们将带动整个志愿者联盟,推动基金会的壮大。”
采访中屈正不断被电话打断,“虽然很抱歉但不得不接。”自从做了慈善基金会,“心变宽了,”屈正形容自己,“以前我的性格容易急,慈善也改变了我的心态。”
屈正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慈善公益人,“不能算慈善家,”他坦言,“我只起个搭桥的作用,搭心脏的桥,搭资源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