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童年的苦化作糖,悄悄放进孩子们的水杯里
2023-03-21    来源:公益中国网
       站在陕西,眺望新城全貌,好似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

       张老师的家乡发展至今,正逐渐从规划图纸上“苏醒”过来,不断用一砖一瓦刷新城市新高度,不断用一声一响演奏发展新乐章。这里每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每一次更新升级的变革,都引人翘首以盼。

       然而,同样的壮阔河山,农村孩子们却为其加上了土黄色的滤镜。在他们的世界里,日夜流淌徜徉的并不是透明精灵,而是带有味道和颜色的“苦咸水”。



图:乡村小学的老师用三轮车为师生打水

       PART1:吃过太多苦,总想给孩子们添一点甜

       张老师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他的记忆中,童年总是围绕着粮和水“做文章”。

       为了让家里四个孩子吃饱饭,父母亲总是会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四处借粮,今年借了明年还,直到父母亲在家门口的河里养了鱼,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还有就是院子里的那一口井,小时候的张老师总要费很大劲握住曲柄将井口的辘轳转上来,才能喝上水。即便后来有了电热水壶,烧开的水也总有一种咸咸瑟瑟的味道,崭新的壶烧了一次水后便会积攒一层清晰可见的水垢。

       “村子里的生活条件,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艰苦”张老师说道,小时候喝咸咸的水,习惯了也就没太多感觉,印象中村里大人们牙齿都是黄黄的,大家都当做不注意刷牙引起的,长大了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氟斑牙”,是因为长期饮用氟含量过高的水而引起的。

       时间跟着时代的进步一直飞快向前,旧村人也迁入新城区,但城市的大修大建势必会伴随“发展阵痛”,体现在村民身上,可能就是适应城市生活的这个过程显得漫长: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到难以找到自给自足的谋生方法,生活的确需要慢慢稳定。

       人们骨子里养成的习惯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就拿喝水来说,有条件的回迁户大部分会购入桶装水,还有一少部分人换上了以前没听过的、洋气的直饮水净水器,其余家庭大多还是用惯了方便的自来水,也就放弃了对水质的更高要求。

       村里的孩子们大多也搬入新城,走进了漂亮的新校园,但学校烧水炉子烧出来的自来水依旧受当地水质限制,不太好喝。出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原因,孩子们大多跟着老一辈长大,即便老师再三嘱咐家长让孩子们多从家里带水喝,可现实却是很少有人放在心上,教育观念有差距,沟通难免会不顺利。

       张老师最初在家乡的一个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因为很喜欢和孩子们相处,所以她觉得这份工作带来了满分的愉悦感。每天都和孩子们打交道,自然而然的会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张老师认为很多观念的转变、意识的教育,都得从孩子抓起。



图:张老师为孩子们上水与卫生健康课程

       2013年,张老师开始投身公益,会捐款、去福利院、周末也会带儿子到乡村小学做一些支教工作和志愿服务。后来儿子上初中了,自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2017年张老师决定全职加入公益行业。谈起十年公益路的初心,张老师说:“可能我小时候吃了太多苦,就见不得现在的孩子们也受苦,我想尽自己所能,去改善孩子们的生活。”

       PART2:净水之旅,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净水计划是张老师接手的第一个公益项目。入职公益行业的第一天,张老师就接到了入校调研的任务,这是她第一次以公益项目执行人员的身份进入校园。与学校的寇校长深入了解学校供水问题后,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涌上张老师心头。随后,张老师将净水计划的项目背景讲给寇校长,寇校长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一件好事情,不管是对于学校,还是孩子。”也正是有着像寇校长这样志同道合的“战友”不断加油鼓气,张老师才更有信心将公益坚持到底。
 

 
图:张老师为小学老师讲解净水设备使用方法

       然而,净水之旅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张老师说,净水计划的执行过程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但还好,坚持下来了。

       折翼的天使——

       心智障碍孩子在学校里并不罕见,他们被称为特殊需要儿童,但在喝不上干净水的问题上,他们并不特殊,他们也一样受到困扰。在幼儿园任教时的张老师照料过好几位心智障碍孩子。张老师说,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但村里家庭的经济条件始终是“硬伤”,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赚钱缺少对孩子们的照顾,久而久之会耽误了一些心智障碍孩子的康复教育。张老师说,学校里有呆坐着一言不发的孩子、也有上着课突然破门而出的孩子、甚至还有大小便也不知道去厕所的孩子,他们像一个个折翼的天使,需要关心与呵护,更需要耐心教他们养成卫生饮水和健康生活的习惯。
 
 
图:张老师和孩子们在水与卫生健康课堂上互动

       安全的隐患——

       虽然学校提供饮用水,但很多学生还是“不远万里”背着满满的水壶来上学,张老师想探寻其中的答案,于是进行了家访。一位学生家长面露难色地讲述了自己孩子的“遭遇”。她说学校的饮水设备是一台构造很简单的烧水机,接出来的都是100℃的开水,孩子接水时一不小心就烫伤了,从那之后就再也不敢让孩子在学校自己打开水了。张老师想到孩子们确实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有些孩子没有水壶只能用塑料矿泉水瓶打水,一接热水,瓶子就变得“形态各异”,除了烫手,确实对身体也不好;还有贪玩的孩子下课在楼道玩耍时不太注意,误打误撞也会碰到拿着热水的小朋友,免不了被烫。可见,孩子们的饮水卫生和安全意识也有待提高。

       “我真的很心疼他们”,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叹。面对学校里的特殊需要儿童,张老师回顾着幼师期间的细节,努力悉心地照顾着他们,和多位老师进行排班照顾,还利用课余时间带他们亲近大自然,引导他们上厕所、做游戏,让孩子们慢慢融入交往圈子,学会卫生饮水,健康生活。面对不可抗因素,张老师始终没有停下脚步,防护、协调、沟通,最后在“特殊时期”也如期完成了净水计划和课程培训。面对家长和孩子们都异常担心的安全隐患,张老师致力于将净水计划更广泛地覆盖更多校园,以改善校园饮水环境,促进儿童饮水安全的认知与习惯养成。

       就这样,张老师和团队把一台台净水设备送进了校园,把一堂堂水与卫生健康课程讲得绘声绘色,把一次次的正确用水行为内化成孩子们的日常点滴,把一个个校园打造成喝水自由的“童话王国”。  从2021年4月开始,张老师已经在附近的乡镇为10余所学校装上了净水设备,得到了孩子们大大的点赞!
 
 
图:张老师做净水设备调试

       张老师说,“这次访谈前还接到几个当地学校的电话,他们主动联系我说学校里缺少饮水设备,想要申请净水计划。”在净水工作中,社会、学校、家长和志愿者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公益这件事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PART3:好像有一颗糖,掉进了孩子们的水杯

       安装净水设备之前,孩子们对喝水的问题不以为意,因为长时间的不卫生饮水和生活习惯已然形成,所以并不觉得喝水是一件需要注意和学习的事情。

       张老师想起她刚到学校的时候,看见孩子们满是污渍的小手拿着碗筷进食堂打饭,小姑娘们顶着一头乱糟糟脏乎乎的辫子、带着自己独特的“气味”满校园穿梭。

       主动喝水、喝干净水对他们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刚遇到这群孩子的时候,张老师十分讶异、并且非常佩服他们的“耐旱”能力——这些孩子可能一整天都不喝一口水,实在玩渴了,就找带水杯孩子“接水喝”。但同时,张老师更多的是无奈,他们不爱喝水,更别提主动、足量喝水了。

       在遇到张老师和见到崭新的净水设备后,孩子们的态度简直是180°大转弯。他们一边看着手里漂亮的水杯,一边摸着装好的净水器,小脸上全都是期待的表情。

       张老师耳边也响起了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我好喜欢这个水杯的颜色”“快来看,这个可以用手背测试温度”“蓝胖子里可以出凉水也可以出温水”……

       之后,张老师每个月去学校进行走访,都能够发现净水设备上的月度出水量有所上升,上课时一个班不带水杯的孩子也就一两个。孩子们不仅爱上了喝水,还会用贴纸。给自己的水杯进行装饰,走到哪带到哪,有的孩子甚至放学还会再打上一瓶水带回家。
 
 
图:孩子们上课带着新水杯上课

       现在的张老师简直成了校园明星,每次去学校,总会有一些之前腼腆的面孔,高兴地大喊着“净水老师来啦”!

       如若说起张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那便是某天课后,孩子们团团围在净水设备旁边争先恐后打水喝,一个古灵精怪的小朋友蹦蹦跳跳跑到张老师面前说:“老师这个水好奇怪呀,为什么是甜的呢?”

       公益这件事,其实不是少数人做了许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孩子们水杯里的水,也会变得更甜一点点。

       PART4. 项目介绍

       净水计划——帮助乡村孩子喝上干净水,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壹基金净水计划由壹基金与可口可乐中国于2012年联合发起,通过为乡村地区学校提供校园净水设备、水杯、以及水与环境卫生健康课程,改善校园饮水环境,帮助儿童在学校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2012年至2022年,“壹基金净水计划”携手260余家社会组织,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66所乡村学校提供了4885台净水设备,并配备了儿童水杯,帮助超过226万人次儿童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责任编辑:徐小刚)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