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废弃日 | 故宫开展观众环境行为调研及环保理念倡导,共建“故宫零废弃”
2020-08-31    来源:公益时报

  8月15日是2020年的零废弃日,一大早观众进入故宫后,就在“零废弃”调研宣传区排起了长队。“咦?今天故宫在搞什么活动?”,“这些设备是做什么用的?”,“零废弃?什么是零废弃呀?”,“垃圾分类也是研究课题呀,看起来很高级,我可以参与吗?”许多观众排着队参与当天的“零废弃”调研,与“故宫零废弃”立体字合影,有的还将照片“晒”到朋友圈。这是“故宫零废弃”观众环境行为调研及环保理念倡导的现场实况,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目睹者,都能切身融入到这种时下大力提倡的“零废弃”新风尚中。

观众手举拍照板在“故宫零废弃”立体字旁合影

  零废弃日是由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全国性倡导行动,旨在加强公众对“零废弃”理念的认知,促使公众在日常行为中减少垃圾的产生,践行一种零废弃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20年1月,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故宫零废弃”项目,计划在两年内,通过“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将故宫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

  值此零废弃日,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主题为“同修‘零废史’共担‘创史人’”观众环境行为调研及环保理念倡导活动,在午门讲解器发放处、神武门、东华门出入口旁边设立调研互动区及科普宣传区。在本次活动中,故宫博物院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科研团队对观众开展了环境行为学调研,通过记录观众的游览轨迹和状态,经过专业数据分析,帮助故宫更好地践行“零废弃”的同时,提升观众的游览体验;此外,本次活动还向观众宣传了“零废弃”相关的知识与实践方法。很多观众表示,今年北京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在零废弃日游览故宫,也加强了他们对零废弃理念的理解。

  一.通过智能调研设备,收集环境行为学数据,为“零废弃”提供科学指导

  本次活动中,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面向观众开展了环境行为学调研,通过邀请观众携带GPS定位测量仪、佩戴智能腕表、摄像眼镜、耳戴式摄像等调研设备,采集观众环境行为学数据,完成参观过程中的多源数据搜集。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观众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模式、参观体验及其对故宫空间环境的印象,最终收获的数据将反馈至故宫博物院环境设施的布局设计中,以便于故宫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地布置垃圾分类装置。本次环境行为调研得到了很多观众的支持与参与。一位随家庭参观的小朋友说,“没想到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还能给故宫做贡献,这次来的真是太值了”;小朋友的家长也表示,“这次来故宫不仅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还能给孩子做一次环保科普,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更有故宫的摄影爱好者,在身背长焦镜头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调研,携带调研设备“负重前行”,但同时该观众也表示,“现在我‘负重’也正是为了给我们未来的故宫‘减负’,我觉得很有意义”。

观众佩戴调研设备

  二.通过设置问卷调研,广泛征集观众建议,为“零废弃”提供合理依据

  活动还邀请观众主动填写“游览行为与环境感知调查问卷”。大家在填写问卷的同时,还认真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故宫环卫设施设置、垃圾分类推广等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来自成都的王先生表示,“这次来故宫,看到故宫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运用了这么专业严谨的方法,还与国内环境行为学研究院校合作,由衷佩服”。故宫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重视每一位观众的建议,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我们希望可以和观众们一起,让故宫在‘零废弃’的保护中继续走向下一个600年”。除调研外,还有很多观众主动参与到了零废弃理念倡导活动中,大家争先与工作人员探讨交流,在“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的展示板前驻足学习,在“故宫零废弃”的立体字旁拍照留影。参与调研的观众里有很多带孩子来的家长,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身体力行,为故宫的零废弃目标出一份力,更希望将这份美好的责任心传递给下一代,让故宫在一代一代的保护中得以传承……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与观众互动

  三.通过现场宣传倡导,加强公众认知实践,为“零废弃”提供可行性操作指引

  除调研外,还有很多观众主动参与到了“零废弃“倡导的活动中,大家争先与工作人员探讨交流。

  到底什么是“零废弃”?面对现场观众的普遍疑问,工作人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零废弃”是一种“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环保理念,首先要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其次要充分的实现物尽其用,最后要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以持续性追求“零废弃”。对于“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故宫零废弃’”,工作人员为大家做了如下具体说明与科学指导——

  自带“出行五宝”。通过携带水杯、手帕、餐具、餐盒、布袋,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对用完即弃的生活说NO。其实“宝贵”的除了这些随身物品,还有每位观众把“零废弃”游览落到实处的人生体验。

  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湿纸巾并不是纸,而是化工材料制作而成的无纺布,降解需要100年;一次性塑料瓶平均只使用30分钟,降解却要200-400年;而一个玻璃瓶,降解则需要上万年……”相信工作人员向大家普及的这些关于“零废弃”的“冷知识”,正在换来更多人对于“零废弃”的“热心肠”。

  践行“光盘行动”。“光盘行动”自古有之。清代,紫禁城里曾兴起过“光盘行动”。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雍正帝曾诏曰:“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而今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也针对“餐饮浪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因此,无论是在故宫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珍惜粮食,适度点餐,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一起以做“光盘人”为荣。

  重复利用宣传资料。观众们在参观完毕后可以将故宫地图等宣传资料投放至出口回收处,故宫工作人员会对其消毒后重复利用。

  垃圾分类投放。伴随着“故宫零废弃”项目的实施,故宫博物院在开放区域配备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投放点都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图示,观众可以根据相关图示分类投放。保洁人员清理垃圾桶时,会再次对垃圾进行分拣、收运,确保垃圾分类后去往不同处理终端。在本次活动中,厨余垃圾的处理也是观众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做出了耐心的阐释:“故宫内的厨余垃圾及绿化垃圾,未来将通过好氧堆肥的方式,制成营养高效的有机肥料,以滋养故宫里的花草树木”。

现场工作人员为小朋友科普“故宫零废弃”

  据了解,万科公益基金会在“故宫零废弃”项目中,除了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根据观众参观动线科学优化垃圾分类设施排布外,还整合了其他多家外部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集环境行为学研究、工业设计、碳减排和垃圾分类处理领先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垃圾分类项目。

  建设“故宫零废弃”,成就故宫生态文明共创共享,不仅在于故宫人的辛勤探索,更需要每位观众的积极响应。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坚持零废游览、随手分类,一起做故宫零废弃史“创史人”,共同助力故宫博物院成为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

(责任编辑:徐小刚)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