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 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落地巴基斯坦
2017-05-11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5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中巴经济走廊最南端的瓜达尔港落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等与巴方嘉宾共同为新落成的急救中心揭牌,并见证《中国红十字会与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国红十字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的示范项目,瓜达尔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首个急救单元,也是整个中巴急救走廊的起点。作为该项目的资助和具体承办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瓜达尔港完成了急救中心主体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巴基斯坦港口航运部部长米尔•哈希尔•比赞久,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主席赛义德•伊拉希等为新落成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揭牌(摄影:刘关关)

       专访: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

       “急救中心”落成巴基斯坦“瓜港”,堪称奇迹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巴急救中心的落成背景,以及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的战略意义。

       孙硕鹏: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巴两个红会共同倡导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红会在灾难救援、人道救助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以往,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巨大效益和战略地位上,好像经济走廊已经建成了,很少意识到,这条经济走廊至少现在经过的都是亟待开发的“蛮荒之地”,有的还是地缘政治十分复杂的“敏感之地”,应急救护和公共卫生是刚需。而且经济走廊也不能只盯着经济利益,应该把民生和社会服务都要带动起来,这才是建设经济走廊最终的目标。而红十字会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是我们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最好的切入点。

       中巴急救走廊有两大支点,中方的支点选择在喀什,它是紧邻着巴基斯坦的一个城市,各项医疗条件很成熟,我们在喀什将规划建设急救走廊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巴方的支点选择在瓜达尔港,它是经济走廊的最南端,也是整个经济走廊的一个发展引擎。但是,瓜港是一片正在开发的“处女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公共设施几乎就是空白。瓜港我去过几次,目前是移动信号没有,市政设施没有,电力供应时有时无,一天停几次电。现在它有8万居民、近2万驻港企业和单位人员,港口开发后,入驻企业和单位会越来越多,人口将会激增,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要求,我们决定在瓜港建设一处医疗急救中心,外加急救车、急救队伍、急救信息系统,组成一个急救单元。瓜港急救中心将成为中巴急救走廊首个急救单元。然后沿着中巴经济走廊陆续建设若干急救单元,最终形成沿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应急救护、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带,也就是形成一个急救走廊。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与巴基斯坦红新月会秘书长吴拉姆•穆罕默德•阿万分别代表中巴红会签署《中国红十字会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合作备忘录》(摄影:刘关关)

       记者:中巴急救中心建设中难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孙硕鹏:前期考察阶段,我们认为在人烟稀少的瓜港建设一个急救中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我国与瓜港远隔万里,在这片“处女地”上凭空而起一座建筑,建筑材料如何解决?当地连一家建材五金店都没有,更没有砖厂、预制板厂,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外运来的。后来,我们接洽到廊坊一家做轻钢结构的企业(朗世坤成房屋科技公司),这家企业可以实现将模块化的房子在国内生产,运到援建地然后组装起来。最重要的是轻钢结构建筑不是板房,是高科技、新材料的永久性建筑,已经通过了美国和欧盟房屋标准。还有一点就是抗震性、耐久度强,特别适合做急救中心。最后这家企业将急救中心所需用房及辅助设施都无偿捐赠给我们,而且后来还出资雇工在瓜港组装施工。

       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在没有直通航线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把这些轻钢材料运到瓜港?最后我们找到一家合作伙伴(中远集团),他们免费将9个满载轻钢材料的集装箱一路从上海运到瓜港,共历时19天。

       物资到瓜港后,我们需要存放,更重要的是急救中心需要建设用地,怎么办?远在万里之遥的异域瓜港,拿到一块地谈何容易。这时,我们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也就是负责瓜港投资建设的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关键的时刻出场,他们找到瓜达尔港务局,争取到了一处占地面积达3000平米的地段,它处于两条主干道中间,交通便捷,既能为当地民众服务,也能为驻港中资企业以及其他投资方服务。最终,急救中心就建在这上面。

       接下来,又有问题等我们,我们发现瓜港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比如,医疗设施需要两套下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需要供水系统,需要24小时供电系统,这些条件在当时全不具备。最后,还是中港控都包下来,最终一个个解决、落实。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建筑工人,除了我们从国内雇佣的工人之外,为了急救中心的顺利落成,中港控叫停了其他项目,将工人调配到该项目中,还有就是从国内紧急调配十几名技术工人,飞到瓜港。朗世坤成出了全部工人的工资,为此,我们测算了一下,仅建设人工成本,可能又多花了一百多万。

       最后的问题是设备和医疗人员。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步长制药捐赠全部设备款项,成都启典移动医疗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捐赠了一辆高水平的移动诊疗急救车。这些设备和车辆在国内完成采购后,将陆续运到瓜港。接下来,我们还会派出医疗队与巴方急救人员入驻急救中心,开展医疗急救服务。

       总之,瓜港急救中心的落成,堪称是一种奇迹。这个急救中心粗粗算一下,不算地皮,光设施和设备还有运输、基础配套工程等,价值1000多万,全部来自社会捐赠。这些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我们认识到社会蕴藏着巨大的公益资源,无论千山万水,无论重重困难,公益的“航路”始终是畅通的。瓜港奇迹的发生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实现其它急救中心的落地。




 
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捐方代表在新落成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前合影

       记者:刚才谈到轻钢房、设备的运输难度,为什么没考虑利用当地的资源去建设?

       孙硕鹏:刚才我有提到,当地没有建筑材料,全部依靠外运。而且所有的基础设施几乎都是中资企业在建,他们都在做大型项目,没有时间、材料、包括经验来建急救中心。最经济的办法是采取现在这个办法,采用轻钢模块化建筑,在国内设计生产,运到瓜港在当地组装施工,虽然耗时略长,但其实成本并不高。并且我们国内的企业都是捐赠行为,但若在巴方从工人到钢材结构等等都需要成本。

       记者:刚才谈到瓜港其实市政基础很薄弱,项目评估时没有考虑这一点吗?

       孙硕鹏:如果基础设施都特别好,那就不是我们红会工作的地方。并且,我们选择瓜港,是看到了其未来的战略地位和现在的人道需求,现在医疗卫生服务是刚需,今后需求会更大。有人道需求,就有红十字。而且,我们选择将中巴急救走廊首个急救单元落地瓜港,也是想做一个试点和示范,这里现在条件不好,但是毕竟中资企业多,具备合作共建的基础,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地域推广。



瓜达尔港落成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全貌(摄影:刘关关)

       将以瓜港急救中心为起点,沿中巴经济走廊布局“急救走廊”

       记者:瓜港急救中心在建设落成后将如何运营?

       孙硕鹏:整体运营分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援建阶段,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援建,还有医疗队的派驻。瓜港急救中心如果实现正常运转,需要约15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公共卫生政策人员,红会联络员等等。并且我们还要考虑当地的宗教习惯,实行男女分隔诊疗,所以男女队员都要有。关于派队问题,我们的合作单位,比如,武警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999等都很支持,国家卫计委的国际司也很支持,我们希望纳入到国家整体援外计划,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我们把援建阶段规划为两年左右,这是与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一起探讨出来的。我们提出两年的想法的一个着眼点是立足瓜港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吸引当地医生在这工作,巴基斯坦的医疗资源也很不均衡。同时,要锻炼中方的医疗队,因为我们整个急救走廊需要大量的中方医疗队志愿者,我们最终要探索一套“援外志愿服务模式”,在一定的周期内实现定期轮换。

       第二个阶段是共建阶段,包括有几个步骤,第一,我们的医疗队与巴方医疗队共同开展工作。第二,就是我们慢慢撤出一些人员,留下来的人员帮助巴方实现过渡。最终,要实现自主运营。也就是我们要将急救中心完全交予巴方运营。

       自主运营阶段,包括一些运营机制问题,比如,这个急救中心不是野战医院,不是救灾设施,不能完全免费。我们要考虑向有医保的人员,还有富人收费,向穷人免费。还有作为公益性质的医院,要通过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争取一些政府政策补助和保障。我们还将继续向社会募集一些资金、药品、设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探索出一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又不丧失公益性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记者:瓜港急救中心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

       孙硕鹏:整个中巴急救走廊,我们都考虑到科技和互联网的因素。我们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引入“互联网+医疗”的模式。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与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国内大医院联网,指导调控诊疗活动。我们还在瓜港急救中心配置了智慧医疗救护车,不仅具备院前急救转运的功能,它还是一个移动性的医疗服务站,可以直接开到村落,或者居民区,去开展一些健康的筛查,一些疾病的处置,还能做手术。

       记者:瓜港急救中心将为中巴急救走廊上的其他医疗服务单元的建设提供哪些经验借鉴?

       孙硕鹏:瓜港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包括中巴红会的合作,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捐赠,合作共建等等,如果取得经验以后,我们会沿着中巴经济走廊铺设其他的医疗急救单元。我们大致规划了七个这样的医疗急救单元,它们都是布设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城镇或村落,贴近民众开展医疗急救服务。瓜港经验,也源于红基会在国内有比较成熟的医疗服务设施,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设施援建的经验。红基会现在已经援建了2400多个博爱卫生院站,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和模式推广和延伸到“一带一路”。我们还要借鉴国际红十字在灾区和武装冲突地区工作的经验,借鉴无国界医生等经验,可以组织一些人道服务性质的医疗卫生人员深入到医疗中心去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这样也给国际志愿服务提供一个平台。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中巴急救走廊上其余的急救中心会因地制宜建设?

       孙硕鹏:一定是要因地制宜的,因为瓜港太特殊了,它是一个蛮荒之地,什么都没有,但其他的站点并不尽然。我们与巴红会探讨了很多方式,比如说如果有些地区可能有医院,那我们需要补充设备、人员,急救单元便搭建起来了。还有的地方有中资企业建设后留下的办公场所,也可以改造为急救中心,等等。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实事求是地把急救走廊搭建起来。

       参与,可以让国人立体了解一带一路的作用

       记者:建立中巴急救走廊只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的一个项目?是否有其他规划也将围绕着一带一路展开?

       孙硕鹏:对,比如我们第二个项目就是“一带一路”先心病患儿人道救助行动,我们选择的是阿富汗和外蒙古,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在中国有成熟的模式。我们红基会更是做了十几年。先心病最大的特点,一次手术就变成了健康的孩子了,所以非常有必要。我们要借鉴国内救助的模式,组织医疗人员深入受援国筛查救助。这个项目要马上开展起来,我们已经与蒙古国和阿富汗红会接洽,蒙古国救助行动这个月就开始启动。阿富汗的情况复杂一点,但是我们要创造条件,也要尽快组织实施,因为那些患病的孩子等不了。

       记者:丝路博爱基金是否能成为中国公益走出去的典范?如何看待这样走出去的公益机构的价值?

       孙硕鹏:不敢说典范,但是红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人道组织,在中国公益走出去战略中的确负有特殊的责任,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我们有遍布全球的红十字组织网络,到哪里都能找到红会,这是最大的优势。又如,红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进入武装冲突地区、地缘政治敏感区域开展援助工作,我们有红十字国际人道事务分工协作机制,有相对成熟的救灾救援和医疗服务经验,还有动员社会资源的条件,等等。可能,在这些方面其他公益机构不具备,这要求我们要做的更好。同时,我们也要跨界联合,多与其他公益机构合作,让红十字人道交流协作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一带一路”的加快推进,中国现在的民间援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一些公益同行做得非常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多向同行学习,更要多合作,最终要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援外工作格局。

       关于中国公益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对于社会来说,它发挥了一个志愿服务和公益资源整合动员的作用。援外工作包括整个“一带一路”建设不能让政府都包起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民间参与的热情,认识到社会力量的强大,认识到公益资源的潜能,让“一带一路”真正成为政府主导、国际协作、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第二,真正体现了民心相通。公益机构走出去最大的特点是直接落地公益项目,直接对接民生需求,虽然对比基础设施,公益项目投资看似不大,但是民心相通的效益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还有民间援外也体现了民众之间的协作,这对于沟通情感、加深了解、深化友谊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就是助力中国公益的成长。就像投资市场一样,公益事业的进步来源于社会需求,“一带一路”社会需求的大量存在,能够催生出更多元、更丰富的公益项目,能够拉动公益资源,也能锻炼队伍。其实,是扩大了公益市场。另一方面,公益走出去能够学习借鉴其他国际机构的经验,也包括学习借鉴受援国公益机构的经验。其实,我们发现一些受援国包括红十字组织在内的公益机构发展很快,能力很强,这也与所在国长期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相关。还是那句话,公益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来自社会需求。


 
中巴领导和嘉宾在新落成的急救中心内设置的笑脸展前合影(摄影:刘关关)

       记者:5月7日瓜港急救中心落成仪式上,丝路博爱基金给瓜港包括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几千张中国笑脸(举办笑脸展),这是出于什么目的?

       孙硕鹏:“一带一路”最终目标是通过友谊和爱将世界链接起来,最好的链接元素就是微笑。我们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我们把笑脸贴在墙上,她所传达的信息,无论是谁,一眼就能看得懂。微笑是情感相通、民心相通的外在展现,是友好和友谊的最直接的桥梁。因此,我们发起了“爱微笑——你微笑时,世界很美”公众倡导活动。我们红十字会虽然面对更多的是危机危难的工作,但是我们一直努力地想创造一种微笑的人生,带给大家一个微笑的世界。这也是我们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也是微笑日的时候,组织“爱微笑”公众倡导活动的初衷。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