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来源:公益中国网
· 中国企业海外公益之路研讨会同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
公益中国网讯 2017年4月27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协办的“一带一路 公益先行”主题沙龙活动暨中国企业海外公益之路研讨会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
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倡议精神,发挥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中国企业解决国际捐赠及开展国际援助项目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搭建企业国际公益交流合作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执行主任李玉华、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以及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媒体代表等60余名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此次沙龙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资源发展部主任助理赵溪花主持。
王行最:发挥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首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致开场辞,王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要服务好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做好与东道国的民心相通工作,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公民、学界、媒体的共同努力。对于海外中资企业来说,要顺利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需要与东道国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报当地社区,这是保护数万亿美元海外资产的需要,海外中资企业需要积极委托民间组织参与国际灾害援助及国际社区发展援助。中国民间组织需要走出国门,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及国际社区发展援助方面,积极扮演角色。更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担负好承接中资企业委托参与国际灾害援助及国际社区发展援助的重任。
王晓光: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 背景下推进海外公益建设
首先王院长对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中国企业在还没有“一带一路”的概念的时候,就已经走出去了,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很多困难,或者困惑,或者由于企业自身公益经验不专业,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需要中协会组织平台,有专业机构共同参与,才能把海外公益做好。
邓国胜:企业要建设“一带一路”更要建设“民心之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分享了《中资企业如何开展海外公益项目》的经验。邓副院长指出,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工作,对企业自身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是企业赢得经营合法性、提高在海外的竞争力以及取得较好的品牌美誉度、进而去塑造更好的国家美誉度的一个必由之路。同时,他指出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做公益同样也需要创新。通过创新的方式更有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利用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与公益慈善组织合作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激发员工积极性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等等。
伍鹏:中国扶贫基金会搭建海外公益平台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伍鹏对《爱无疆•中国扶贫基金会海外公益之路探索》做了主题分享。伍主任指出,从2005年印尼海啸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发展援助中不断尝试。10年来,在世界上1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其中,2011年开展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项目被外交部评委“公共外交典范工程”。在开展项目的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同样重视倡导工作,致力于搭建一个政府,公益机构,智库和媒体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对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支持。
肖蓉:海外公益需要融入当地社会
随后,赠与亚洲中国食物副总裁肖蓉进行了《社区融合与发展中资企业海外公益之路探索》的主题分享。她表示企业在海外做公益的时候,所有的经济收益或者市场利润的来源,事实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经济行为,而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当地社区的发展中。
王李甜子:提升公益项目可持续能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传工作部主办王李甜子分享了《提升公益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公益经验。无论是企业在国内履行公益或者是在海外履行公益,既有类似的经验,也有新的经验。现阶段,“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或地区现在仍处于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应该要了解当地的发展阶段,融合当地社区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随后嘉宾在沙龙会议上对专家进行提问,专家并给予解答。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项蕴涵着包容与共享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将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将顺应“一带一路”新形式,将继续引领公益行业推进国际化进程,发挥我们自身行业的优势,贡献出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