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超越语言——北京志愿者在新疆的慈善活动感动人心
2018-03-27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3月27日,新疆巴楚地区新城小学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老师带领下,去学校的启明书院看书,和往常不同,最近书院的书不仅可以在书院看,还可以借走带回家阅览,孩子们都觉得很方便。像这样的启明书院,在新疆巴楚地区一共有20所。

       2016年11月22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下属慈善项目仁爱启明书院落户新疆巴楚地区,仁爱书院肖昱欣部长为10位仁爱启明书院院长颁发了任命书。这意味着巴楚地区的孩子们将有10个免费的图书室可以持续阅览图书,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还将在书院参加观影、唱诵及网络教学等活动,增加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机会。

       自此,新疆的孩子们与启明书院的志愿者们,产生了无法描述的链接。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进行汉语阅读,一些学校有组织的由班主任老师将图书借回班级进行阅读,有的学校每天定时开放阅览室,由专门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辅导。

图片1
 
       书院建立后,仁爱慈善基金会还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党政领导密切沟通,在书院周边地区持续开展助学、扶贫、净水环保等民间慈善活动,一股暖流在持续传递,温暖彼此。

       陌生人的拥抱:心与心的碰撞

       自汶川地震之后,内地的民间慈善活动发展越来越好,资金额年年增长,涉及的领域之多,服务的人群之广,前所未有,为政府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补位作用。

       但新疆等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当地教育部门也考虑过寻找民间慈善组织一起解决一些现实困难,但都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一度搁浅。从内地到新疆,距离比较远,彼此间也不熟悉,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不过,此前在跟新疆喀什巴楚县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中,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被他们的真诚和朴实所打动,准备尝试开展慈善活动。一开始也有诸多疑虑,比如,语言不通怎么办?当地的民风民俗是不是能接受慈善活动?有没有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民俗禁忌?在内地推行的慈善活动流程是不是也适合新疆地区……等等。

       2016年仁爱首批志愿者十余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赴新疆开展工作。

       抵达新疆后,出乎意料,当地政府和群众非常欢迎和接受这种民间的慈善活动,大家发现之前的那些顾虑完全没有必要。

       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虽然语言不通,民族习惯有差异,但是人心是相通的,善良的心地是完全一样的。非常令人惊讶的是,当地群众一见到志愿者,竟然马上就能理解对方的来意,虽然素不相识,但是立刻就能放下腼腆和陌生感,内心没有一点隔阂地与志愿者进行交流,仿佛是久别的亲人,很多人,当时就落泪。

图片2
 
       志愿者马玉是内地的一位电视台记者,作为文宣志愿者跟随仁爱走访队伍到了老乡家里,由于语言不通,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乡们对她们的到来没有一点排斥,热情地把她们引到家里。在交流中,她走访的一位老奶奶竟然通过翻译说:孩子,我可不可以抱抱你。对马玉来说,她的成长经历中并没有和陌生人拥抱的习惯,但是她立刻就理解了对方的真诚,上前拥抱了这位生平第一次见面的老奶奶,两个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陪同走访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也感动不已。马玉见老奶奶的手很干裂,拿出随身带的护手霜帮老人擦,老人就安静地让马玉安排。道别时,马玉和另一位志愿者亲吻了老奶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亲切。

       爱心真的是超越语言和民族的。

       整个走访活动成了心与心碰撞和交流的场所,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更多的物质,只有爱、理解和尊重。

       老乡们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东西:饮食等土特产,要送给志愿者,基金会有严格的规定:志愿者不能收受资助对象的礼物,但为了不伤老乡的心,只好象征性地收下一点点。

       志愿者给老乡们留下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了物资本身,老乡们非常珍惜。

图片3
 
       来自广东的仁爱志愿者肖剑雄,在走访过程中,热情拥抱了每一个他见到的男人:上到92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少年,双方都感动不已。很多志愿者在那一刻,都体会和理解了慈善这个事情为什么会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

       所有的受访对象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志愿者,立刻就放下语言和习惯差异,无条件地选择了交流和信任。

       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确也很受触动。以前和老乡们的扶贫活动,更多是工作上的,虽然给老乡们解决了一些现实困难,但心理层面的互动和交流还不够,通过仁爱的活动发现,来自内地的志愿者的慈善尝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打开了一个新的工作思路。此外,也能够辅助当地政府解决一些现实难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受益。

       回访书院:安静的陪伴也是有力量的

       不独在新疆,启明书院的开展让很多地区的少年儿童受益。到目前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在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已在全国开设一百多家书院,一方面为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提供书籍、视频及文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为当地群众提供小药箱等生活日用品。

       自启明书院在新疆成立后,仁爱志愿者们又不定期为当地中小学师生送去足球等体育用具,并和大家进行联欢,唱歌、球赛等活动,虽然路途遥远,语言不同,相貌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完全没有隔膜,孩子们对来自内地的这些志愿者表达了极大的热情和依恋。在志愿者离开后,孩子们还写了许多感谢信送给志愿者。

图片4
 
       志愿者也深受感动,深切地感知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爱与渴望。

       2017年年末,仁爱志愿者再次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带着对孩子们的牵挂,志愿者对2016年开启的十所书院进行回访。让志愿者欣喜的是,此次活动中小朋友已能够与志愿者用汉语进行流利交流。在互动游戏中,小朋友还能够主动向志愿者提问,分享内心的感想。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让志愿者看在眼中。

       在与小朋友互动的间歇,新疆当地的志愿者和北京志愿者亲切交流。然而当聊到孩子时,办公室忽然安静了下来,这位新疆志愿者说:我每天用很多心力照顾学生,除了上课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做丰富的课外活动。但是我自己的孩子今年两岁,我却只能把她留在老人家里,没办法给她一点陪伴。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位志愿者安慰说,我们努力做好志愿者,把仁爱的精神发扬出去,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像我们这样的老师的,放心!

       不仅仅是关怀学校的孩子,仁爱基金会还在新疆当地组织了了走访送温暖活动。当志愿者走入一户老乡家时,昏暗的光线让人有点压抑,烧得红彤彤的火炉散发着的一丝丝的热气却难以温暖整个房间。床上的老人无力的躺着,对于进来的志愿者没有一点反应。这时老人的儿子进来介绍说:这是我妈妈,已经八十多岁了。她听不懂汉语,现在得了癌症没几天了。话毕,转身出了房间。

       不知是一种什么在牵引,坐在床边的志愿者没有随着老人儿子的脚步离开,而是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然后将手搭在老人肩上,静静地望着老人。老人缓缓地睁开眼,无力的看向志愿者,四目相对的瞬间,这位志愿者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渴望。老人吃力地动了动胳膊,志愿者似乎知道老人的用意,将老人的胳膊拿到被子外面,轻轻地握着老人的手,淡淡的冲着老人笑。

图片5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老人的儿子进来叹了口气说,老人剩下的时间不长了。这样揪心的话,志愿者不忍让老人听见,将老人的胳膊轻轻放回被里后,挥手道别离开。走到门口再回头,看到老人扭过头,眼睛里似乎有些湿润,他挤出一丝微笑,挥手告别。被感动的志愿者事后说:感谢仁爱基金会让我们能够陪伴老人这些许的时间,感谢老人的出现让我们知道:即使安静的陪伴也是有力量的,释放善意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

       净水工程:被老师的爱所打动

       随着慈善活动在新疆深入开展,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新疆巴楚县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北京向仁爱志愿者提供了更多需要帮扶的信息,其中,就有饮水问题。 在当地水质不太好,一度成为当地待解决的问题。志愿者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学校里的水,肉眼观察就很浑浊,喝到嘴里有异味,孩子们和一些群众也表示,这种水不好喝。

       调查资料显示,巴楚县部分地区饮用的地下水枯水期矿物质含量高,经常饮用这种水容易诱发结石病、心血管和石斑牙等疾病。少年儿童长期饮用,患病几率会比成人更高。

       而一旦遇到停水停电等特殊情况,学校里的孩子只能喝雨水或者井水。这里面不仅矿物质超标,同时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等。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怎么能忍心?于是各个班级的老师自发将工资拿出来委派一位老师到镇上购买矿泉水给孩子们喝,北京的志愿者老师们听到这样的故事后非常感动。

       随后当地教育部门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报告交给志愿者,相对其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更快地去解决和落实。

       2017年11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按照项目运作流程,第一期筹集了五十万元,为当地十所学校安装了净水设备。学生们喝了净化后的水后说,过去的水又黄又咸,现在的水清澈透明,还有点甜。

       除了学校的师生,当地群众也来学校打水。

       首批净水项目数额虽然不大,但却非常现实和及时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后面需要解决问题也不断提上日程,包括一些困难儿童的学习辅导、生活帮扶,书籍、学习用具等等。

       过去,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上信息沟通不畅等,内地的慈善活动很少在新疆落地,通过这几次仁爱的项目运作,给了当地政府和内地志愿者很大的信心,极大地拉近了内地和当地群众的心理距离,在当地,只要一提仁爱慈善基金会,大家都非常开心和欢迎。无论是内地的志愿者还是当地群众、有关部门,大家都觉得慈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辅助政府解决很多问题,帮助很多的人。虽然运作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很多现实困难都是可以去面对的。

       2018年始,新疆喀什巴楚县教育部门再次来到北京,向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提供了更多的需要受助的信息,经过交流和讨论,探讨了更多形式的运作可能,包括联合更多的基金会一起运作,在当地组织慈善基金会负责人的相关会议,以吸引和号召更多有条件的组织、个人参与到当地慈善事业中来,甚至还在探讨组织自驾等形式,把更多的当地需要的书籍、文具等物资运送过去,同时也增进内地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的交流。

       新疆喀什巴楚县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带给志愿者很多感动,他们在当地努力工作、默默奉献,非常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普遍都要牺牲小家的幸福团聚,为工作、为大家勤奋工作,无私忘我,不少人长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却持续把自己的工资收入用于当地的扶贫事业,很多人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很多年,很多感人的故事都让志愿者们深受教育,觉得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和他们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图片6
 
       这几年,内地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物质相对充裕,一些人对精神方面的追求相对会忽视一些,忽然间见到新疆这些为了整个国家稳定、繁荣和进步而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对内心的冲击非常大。

       这些工作人员不会说更多的客套话,他们会非常朴实地告诉志愿者们:自己这一代人,多干一点,多奉献和付出一些,让下一代人过得更好,让国家更好,就很好。(文图:成蹊)

(责任编辑:徐小刚)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