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种子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023-11-17    来源:中国小康网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必须攥紧中国种子。据悉,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种子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已做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存在种源“卡脖子”问题,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进入新时代,为持续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和推行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势在必行。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首先,《实施意见》提出“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与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作物种子认证结果采信”,此举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让认证工作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其次,《实施意见》提出从事农作物种子认证的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根据实施规则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的查询和监督,对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此举规定了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的资质条件、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要求。再次,《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推广应用机制,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的宣传引导和相关培训,鼓励种子企业获得农作物种子认证并优先支持其承担相关重大攻关和项目建设任务。此举明确了种子认证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对相关企业及机构都是重大利好。最后,《实施意见》提出“对认证活动或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按有关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此举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作为种子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种子认证是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是体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通行的种子质量管理模式,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目前,全球种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认证种子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想要打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制度壁垒,需要正式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优良品种“走出去”奠定基础,并且让一些优势头部种子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有关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发挥质量认证对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还能进一步深化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
       当然,作为一项大型综合性工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的实施任重而道远。第一,广大人民群众应切实认识到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的必要性,并予以接受和支持。第二,“无规矩不成方圆”,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需科学、公正、有信服力,并且成为系统,才能保证其推广和应用。第三,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头部种业企业建设,更要给予这些企业更多辅助,打造示范样板;科研机构要持续研发优质种子,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使用、规范生产。
       种子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国家的兴盛。要打好种业翻身仗,保护好种质资源,进而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吴晓)
(责任编辑:子规)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