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把疫苗作为 “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合作而非单向输出。近日,巴西布坦坦研究所所长,卫生专家迪马斯·科瓦斯(Dimas Covas)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202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Friendship Award),成为巴西首位在卫生领域获得该奖项的专家。
个人荣誉的背后是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和中国科兴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正在成为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为世界的繁荣和进步共同努力”的范例。
应对疫情中巴联手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都加入到这场对付病毒的斗争中。迪马斯·科瓦斯医生所在的巴西布坦坦研究所是拥有超过120年历史的医学研究机构,不仅在南美,在全球也享有盛誉,也是巴西医学界抗疫的主力军,而它选择的合作对象是来自中国的科兴。
巴西布坦坦研究所与中国科兴公司联合开展了多项临床和真实世界研究,其中意义最重大的是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以及塞拉纳小镇真实世界研究。Ⅲ期临床评估了来自巴西的1万多名志愿者。这为双方成功联合研发的克尔来福(CoronaVac)疫苗带来坚实的基础。
来自中外各类研究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开创了疫情大流行下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研发生产分配全流程模式。
从巴西角度,早在2020年11月首批来自中国科兴的疫苗成品便运到巴西。更为关键的是,同批到达还有600升疫苗原材料,这将让布坦坦研究所成为巴西疫苗供应链中牢固的一环。目前为止,布坦坦研究所和中国科兴已经累计向巴西联邦政府和圣保罗州政府交付了超过1亿剂新冠疫苗,保证了巴西一半的人口接种了新冠疫苗。
从中国角度,与世界多国在研发、生产、贸易领域开展疫苗合作,不仅推动了国内疫苗的研发进程,还加速推动了全球抗疫事业。
打破疫苗防疫鸿沟
迄今为止新冠病毒在全球已经夺走了500多万条生命,其中发展中国家受困于疫苗不足仍然面临危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医疗物资严重缺乏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
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一步一步取得成绩的时候,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被忽视——疫苗的可及性。
中国的疫苗企业正采用境外建厂,用“近水解近渴”模式去填平这一疫苗防疫的鸿沟。
譬如在非洲,中国科兴上半年向埃及发货疫苗原材料,以支持埃及的本土新冠疫苗的生产,这使得埃及成为非洲首个具有疫苗生产能力的国家。
在亚洲,马来西亚当地的医药机构和中国科兴开展合作生产新冠疫苗。在印尼,Bio Farma也已与中国科兴达成联合生产协议,在当地生产科兴疫苗。
在南美,除了和巴西布坦坦合作研发生产科兴疫苗,让巴西“国家免疫行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之外,中国科兴还在智利投资建造一个疫苗研发中心和一家疫苗生产厂,以帮助拉美发展中国家打造坚固的疫苗供应链。
实际上,这种“走出去”的境外建厂模式不仅节省了疫苗成品包装运输等一系列开销,还拉动了当地就业。最重要是能够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稳固疫苗供应链,确保当地的疫苗大规模使用。
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与全球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入疫苗合作,从疫苗的研发、生产,到分配均有积极参与,成为世界抗疫事业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截至今年10月,仅中国科兴一家就已向国内及全球近50个国家累计供应新冠疫苗超过21亿剂。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10月31日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新冠疫苗广泛接种是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接种战略建议的全球接种目标,即到2021年底所有国家至少40%的人口接种、到2022年年中70%人口接种。
(责任编辑:苏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