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记者联盟
龚怡洁:社会捐赠骤减,救援队捉襟见肘,如何应对救灾“消耗战”
2024-07-29    来源:中国慈善家

  6月19日,广东梅州,受强降雨影响,梅州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和内涝。

  从6月16日的梅州暴雨开始,10天里,南方的多个省份已经先后面临强降雨的考验。

  在救灾工作持续开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浮上水面。社交媒体上,不少人提到本次灾情的关注度与其严重程度并不匹配,“上的热搜太少,社会捐款也少”。

  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多数公益机构持观望态度。到目前为止,做出响应的基金会数量也仍显不足。如今灾情不断蔓延持续,救灾工作成为一场消耗战,考验着各方的耐心、决心和能力。

红色预警,救援队持续消耗

  6月24日,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国家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自2010年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出现的第三个暴雨红色预警。

  这一轮雨灾中影响范围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江西、重庆、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半个中国都面临洪水险情。

  灾情波及面广,变化转移迅速,使得救援队面临人力、资金、救援装备持续消耗的考验。全国曙光救援同盟(以下简称曙光救援队),在响应了福建龙岩的灾情后,又再次前往江西景德镇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备勤安徽。跨省调度、长线支援之下,队伍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明显。

  景德镇受灾严重的地区,洪水一度达到1.5米高,一些村里的楼房已经被水没过了一半。6月24至25日,曙光救援队向景德镇派出了一支约100人的队伍,并带来20艘皮划艇,但路费却成了难题。“基金会只能帮我们出两辆车、八个人的费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曙光救援队指挥长王刚无奈地说。

  王刚还向《中国慈善家》讲述了前线其他的窘迫情况:“现在只能让弟兄们先垫付,然后找我,我尽量地去找资源。目前在江西,队伍都不敢住酒店,而是在仓库里搭帐篷住。为了节省费用,我们在酒店开三间房间,大家轮流去洗澡。”

  王刚给记者出示了仓库和帐篷的照片,一间仓库里摆着两排约20张深蓝色的行军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团队依然坚守在救援一线,递送物资、转移村民。

  曙光救援队在江西景德镇的临时住处。图/受访者提供

捐赠遇冷,资金短缺

  针对这一轮南方水灾,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在6月19日、26日两次向灾区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0.64亿元、4.96亿元,支持救灾工作。

  除了政府层面的救灾举措,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至关重要。腾讯、阿里、字节三家大厂做出了积极响应,一方面在自己运营的互联网募捐平台上积极推送水灾相关募捐项目,另一方面与应急管理部门和基金会积极合作,捐款捐物送抵灾区。

  但总体而言,企业捐款额有明显下降。据《公益时报》不完全统计,京津冀水灾中,有72家企业参与捐赠,善款总额超过10亿元。本次水灾的捐款企业则多是闽、粤本地企业及本地商会、机关单位。梅州市工商联公布接收的捐款额为约2300万元,龙岩市文明委则只公布了爱心企业名单,未公布具体数额。

  在以往的救灾行动中,许多演艺界明星带头参与,主动发声呼吁社会关注,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在今年,演艺界变得相对沉寂。在明星公益领域有丰富经验、旗下挂靠有芭莎、华谊兄弟等公益慈善基金的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本次响应水灾的项目,还未有明星主动找来发声或合作。

  思源和新浪扬帆公益的长期救灾项目“即刻扬帆”在6月19日派出40余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另一个针对灾后重建的项目“战旗计划”也在一线调研灾情、评估需求。这两个项目在互联网募捐平台上线,截至6月28日中午,“即刻扬帆”在腾讯公益获捐不到2万元,“战旗计划”不到3万元,两项目参与筹款人次相加不过5000人。“即刻扬帆”在微公益的筹款额超过15万元,但距离项目设定的100万元筹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尽管灾情还远未结束、筹款也在持续当中,但公益机构普遍对本次的公众筹款情况预估不乐观。同样参与了本次救援响应、在6月17日便抵达一线的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向《中国慈善家》表示,本次救援项目的互联网筹款额刚刚超过30万元,而去年京津冀水灾时,基金会最终的互联网募款额大约为700万元。

  “(公众募款额)确实是少了一些。最近灾害频繁发生,包括水灾逐渐也变成了常态化的新闻,公众是有一点捐款疲劳的,响应不是那么积极。各家基金会,基本捐款额都在下降。”缘梦基金会应急救援项目负责人王涵告诉《中国慈善家》。

  在救灾公益领域长期投入的壹基金,也感受到了这种“捐款疲劳”。“河南水灾时是一个多亿,京津冀大概三千多万,这一次下来,可能也就几百万。”壹基金助理秘书长魏明涛告诉《中国慈善家》。

  本次水灾涉及多个省份的多个市县乡,媒体报道相对不集中、公众注意力更分散,或许是公众筹款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极端天气更加频繁地出现,变得常态化,“救灾疲劳”“捐款疲劳”等问题也将更为突出,这是整个社会的救灾体系都要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伙伴机构不能放弃捐赠人教育,但也需要适应这种情况。从资源募集的角度,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事态的优先级,重新审视对灾害及其影响的认知。”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近日的专访中,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讲师、卓明信援联合创始人徐诗凌表示,“必须在有限资源内重新选择工作优先事项,这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与以往的响应模式不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真讨论怎样的方式更有效率和效果……面对资金紧缺,我们需要考虑性价比更高的方法。”

  6月20日,广西桂林,消防救援人员在蚂蟥洲小心翼翼抱起几个月大的婴儿。

如何保持可持续性

  《中国慈善家》大致梳理了投入此次救灾工作的基金会,早期响应的基金会包括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壹基金、缘梦基金会和爱德基金会,后续有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平澜基金会、北京乐予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

  他们都是在应急救灾网络建设上有一定积累的基金会。以壹基金为例,该机构在2009年发起了由民间救援队组成的壹基金救援联盟项目;2011年开始支持20余省覆盖近千家属地社会组织的救灾能力建设,发起了联合救灾项目;2014年又联合一些企业,发起了自己的企业联合救灾平台。

  对于壹基金的救灾体系来说,长期的企业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在募款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与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关键的课题。

  2012年,壹基金与可口可乐中国合作,启动了“净水计划”项目,旨在改善农村地区孩子健康饮水情况。项目开展的第二年,遇上四川雅安芦山突发地震,这个项目刚好可以用来搭建应急饮用水救援机制。

  另一个项目“灾急送”诞生于2014年8月的鲁甸地震响应中。灾区前线的物流向来是难解决的问题,不少司机不愿跑送至灾区前线的单子,担心人身安全或被困灾区,进而影响收入。当时,外运物流、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找到壹基金,拿出自己的仓库、物流车、物流输送链,迅速填补了一部分物流缺口。这个项目一做就是十年,在本次灾情中也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

  另外,在保障备灾资金的可持续方面,壹基金和一些企业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在一个周期的资金用完后,企业会按照协议,为备灾仓库补上新一批的资金。

  “如果是只捐现金的话,肯定是有压力的。但如果企业可以用到它本身的产业体系,其实成本不会太高。”魏明涛告诉《中国慈善家》,“结合企业本身的能力和资源,去做一些和灾区需求结合起来的项目,这样是比较好的方式。”

  本次响应灾情的基金会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缘梦基金会等也都在发展完善自己在地方的伙伴关系,以构建更加成熟的救灾响应网络。

  而对于民间救援队,基金会为他们直接输送的资金,成为了救援队们得以持续生存、作战的重要支撑。

  王刚透露,曙光救援队正在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线一个直接为救援队筹款的项目,这也得通过基金会的帮助才能完成。他希望,在未来能有一笔直接筹得的善款,为兄弟们解决燃眉之急,得以更有效率地奔赴前线,拯救更多人于灾情之中。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